〈動(dòng)〉
(形聲。從木,丈聲。本義:執;持)
同本義
杖,持也?!墩f(shuō)文》
王左杖黃鉞?!稌?shū)·牧誓》
杖劍從之?!稘h書(shū)·韓信傳》
杖斧?!稘h書(shū)·武帝紀》
又如:杖斧(持斧以為威權);杖楫(持杖);杖斧之臣(掌握兵權的武臣);杖策(執馬鞭);杖節(執持旌節)
通“仗”。憑倚;依靠
杖信以待晉,不亦可乎?——《左傳·襄公八年》
近臣已下足杖矣?!稘h書(shū)·李尋傳》
仗父兄之烈?!顿Y治通鑒》
仗舟楫。
仗汝扶持?!濉ぴ丁都烂梦摹?/p>
又如:杖力(依靠武力);杖仁(依仗仁德);杖任(依靠,信任);杖威(憑恃權威);杖信(憑靠信義)
用棍子打;拷打。自隋開(kāi)皇新律始定為五刑(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)之一。用大荊條、大竹板或棍棒抽擊人的背、臀或腿部
嘗受守杖?!鳌じ邌ⅰ稌?shū)博雞者事》
杖汝。
杖之百?!睹魇贰?/p>
予之杖。
宰嚴限追比,旬余,杖至百,兩股間膿血流離?!读凝S志異·促織》
杖其背?!鳌じ邌ⅰ稌?shū)博雞者事》
杖殺其父
又如:杖楚(以棍棒拷打);自杖三十;杖牛(打春牛);杖徒(五刑之。用大竹板、棍棒、荊條抽打犯人背部);杖錢(qián)(給施杖刑衙役的賄賂錢(qián));杖刑(古代刑罰之一。用荊條拷打犯人);杖治(以杖刑治罪)
拄著(zhù)
必操幾杖以從之?!抖Y記·曲禮上》
杖名齊其心?!秲x禮·喪服》
杖漢節牧羊?!稘h書(shū)·蘇武傳》
遙望老子杖藜而來(lái)?!吨猩嚼莻鳌?/p>
五十杖于家,六十杖于鄉,七十杖于國,八十杖于朝?!抖Y記·王制》
〈名〉
手杖(走路時(shí)手里拄著(zhù)的棍子,俗稱(chēng)“拐杖”)
必操幾杖以從之?!抖Y記·曲禮》
植其杖而蕓?!墩撜Z(yǔ)·微子》
扶杖望朱砂庵?!缎煜伎陀斡洝び吸S山記》
落吾杖底
又如:錫杖(佛教的杖形法器,頭部裝有錫環(huán));魔杖(魔術(shù)師所用的棍兒);杖者(指老年人);杖幾(拐杖與幾案);杖父(拄杖老人)
泛指棍棒或棒狀物
球驚杖奮合且離,紅牛纓紱黃金羈?!n愈《汴泗交流贈張仆射》
又如:杖棒(棍棒)
指居喪時(shí)所執的喪棒。如:杖期(舊時(shí)一種服喪禮制。杖,是居喪時(shí)拿的棒);杖周(居喪持杖周年)
刑具。施杖刑所用的棍棒。如:杖式(古代刑杖的規格、樣式);杖制(對刑杖的大小、長(cháng)短的規定);杖限(刑法規定的杖擊數目);杖架(度量刑杖和長(cháng)短的器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