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變節biànjié
(1)[make a political recantation;betray]∶改變節操,向敵人屈服
投敵變節
(2)[turn one's coat;desert]∶改變立場(chǎng);叛投對方
【好工具】⒈ 改變志節;失節。
引《楚辭·九章·思美人》:“欲變節以從俗兮,媿易行而屈志?!?br/>王逸注:“念改忠直,隨讒佞也?!?br/>《隋書(shū)·裴矩傳》:“于時(shí)皇綱不振,人皆變節,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 、內史侍郎虞世基等用事,文武多以賄聞?!?br/>葉紫《山村一夜》:“我不相信這樣的一個(gè)好的人,會(huì )忽然變節!”
⒉ 特指女子失去貞操。
引清李漁《蜃中樓·回宮》:“原來(lái)妹子不知我的心事,只説我果然變節,改嫁涇河?!?br/>葉紫《星》第三章六:“好像那老婆的變節的身子與剪發(fā)的頭顱,就停在他的前面般的?!?/span>
⒊ 謂改變舊習,折節向善。
引《漢書(shū)·眭弘傳》:“﹝弘﹞少時(shí)好俠,鬭鷄走馬,長(cháng)乃變節,從嬴公受《春秋》?!?br/>《北齊書(shū)·崔肇師傳》:“肇師少時(shí)疏放,長(cháng)遂變節,更成謹厚?!?br/>唐高仲武《中興間氣集·蘇渙》:“后自知非,變節從學(xué),鄉賦擢第,累遷至御史?!?/span>
⒋ 轉換時(shí)節。
引南朝梁簡(jiǎn)文帝《梅花賦》:“寒圭變節,冬灰徙筩,并皆枯悴,色落搖風(fēng)?!?br/>唐孔穎達《<周易正義>序》:“五行迭終,四時(shí)更廢,君臣取象,變節相移?!?br/>明高啟《燕歌行》:“清商變節朱火違,嚴霜涂庭卉木腓?!?/span>
投降敵人,喪失氣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