汗
〈名〉
(形聲。從水,干聲。本義:汗腺的分泌物)
由人或高等動(dòng)物皮膚內腺體分泌的一種含鹽的液體
汗,身液也?!墩f(shuō)文》
汗者,精氣也?!端貑?wèn)·評熱病論》
五藏化液心為汗?!缎魑鍤馄?/p>
出令如出汗,汗出而不反也?!稘h書(shū)·劉向傳》
汗衣,近身受汗垢之衣也?!夺屆め屢路?/p>
汗出浹背?!鳌ぴ甑馈稘M(mǎn)井游記》
又如:汗巾(擦汗用的手巾);汗血(汗與血;流汗流血;汗出如血);汗汪汪(形容汗水多的樣子);汗星(細小的汗珠);汗跡(汗水的痕跡)
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樣冒出的水分。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。如:汗筒(古人用竹筒書(shū)寫(xiě),竹筒在使用前,先在火上烤出汁,用以防蛀,稱(chēng)為汗筒,也稱(chēng)汗青);汗竹(借指史籍、書(shū)冊);汗青頭白(書(shū)成人老)
舊時(shí)維吾爾族一些上層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稱(chēng)號。亦作維吾爾族表示女性的稱(chēng)號,用在名字末尾
〈動(dòng)〉
出汗;使出汗
汗牛塞屋?!濉ぴ丁饵S生借書(shū)說(shuō)》
又如:汗下(汗流下來(lái));汗浸浸(微微出汗的樣子);汗溶溶(汗津津);汗脫(出汗失水而虛脫)
另見(jiàn)hán
汗
〈名〉
可汗,古代鮮卑、柔然、突厥、回紇、蒙古等族對其統治者的稱(chēng)號
汗,可汗。蕃王稱(chēng)?!稄V韻》
咸豐四年,土謝圖汗、車(chē)臣汗兩部汗、王、公、臺吉等請捐助軍需,溫旨郤之?!肚迨犯濉?/p>
另見(jiàn)hà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