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后因以“鳳鳴朝陽(yáng)”比喻賢才遇時(shí)而起。
引《詩(shī)·大雅·卷阿》:“鳳皇鳴矣,于彼高岡;梧桐生矣,于彼朝陽(yáng)?!?br/>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賞譽(yù)》:“君兄弟龍躍云津, 顧彥先鳳鳴朝陽(yáng)?!?br/>《新唐書(shū)·韓瑗傳》:“帝造奉天宮,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極言,時(shí)人喜之,謂之‘鳳鳴朝陽(yáng)’?!?/span>
原指天下太平的祥瑞。語(yǔ)本《詩(shī)經(jīng).大雅.卷阿》:「鳳皇鳴矣,于彼高岡,梧桐生矣,于彼朝陽(yáng)?!购蟊扔餍孕屑安湃A優(yōu)異的人?!稌x書(shū).卷九二.文苑傳.褚陶傳》:「顧彥先鳳鳴朝陽(yáng),謂東南之寶已盡,不意復見(jiàn)褚生?!挂啾扔髦页贾敝G,是種難得的美行?!缎绿茣?shū).卷一○五.韓瑗傳》:「自瑗與遂良相繼死,內外以言為韓將二十年。帝造奉天宮,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極言,時(shí)人喜之,謂為『鳳鳴朝陽(yáng)』?!挂沧鳌赋?yáng)鳴鳳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