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居喪。
引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卒哭乃諱?!?br/>陳澔集說(shuō):“凡卒哭之前,猶用事生之禮,故卒哭乃諱其名?!?br/>蓋父母沒(méi),孝子不忍言親之名,故諱之。后人因稱(chēng)居喪為“奉諱”。 清錢(qián)謙益《刻古史談菀目錄后序》:“謙益奉諱以還,每發(fā)故篋,淚淫淫不忍視?!?br/>清陸以湉《冷廬雜識·鯤溟姪》:“余讀《禮》家居,姪亦奉諱南還?!?/span>
⒉ 舊稱(chēng)帝王死后舉喪。
引唐李綽《尚書(shū)故實(shí)》:“﹝太宗﹞嘗一日附耳語(yǔ)高宗曰:‘吾千秋萬(wàn)歲后,與吾《蘭亭》將去也?!胺钪M之日,用玉匣貯之,藏於昭陵?!?br/>唐韓愈《慰國哀表》:“大行皇帝,功濟寰區,仁霑重植,奉諱之日,率土崩心?!?/span>
居父母喪。
如:「他居家奉諱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