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伏惟fúwéi
[lie prostrate on the ground] 表示伏在地上想,下對上陳述時(shí)的表敬之辭
伏惟啟阿母,今若遣此婦,終老不復取?!?span id="tsaj1m93tjen" class="bold">《玉臺新詠·古詩(shī)為焦仲卿妻作》
⒈ 亦作“伏維”。
⒉ 下對上的敬詞。多用于奏疏或信函。謂念及,想到。
引漢揚雄《劇秦美新》:“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,龍興登庸……為天下主?!?br/>晉李密《陳情事表》:“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,凡在故老,猶蒙矜育?!?/span>
⒊ 表示希望,原望。
引唐韓愈《賀皇帝即位表》:“臣聞昔者堯、舜以吁嗟,君臣相戒,以致至治……伏惟皇帝陛下儀而象之,以永多福?!?br/>宋王安石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(shū)》:“伏維陛下詳思而擇其中,幸甚!”
《花月痕》第十四回:“萬(wàn)里長(cháng)途,伏維自愛(ài)?!?/span>
俯身思想。是下對上的謙敬之詞,多用于奏章、書(shū)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