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亦作"俛卬"。 2.低頭抬頭。 3.指身體的屈伸。 4.升降。 5.形容時(shí)間短暫。 6.俯視和仰望。 7.應付;周旋。
www.⒈ 亦作“俛卬”。 低頭抬頭。
引《墨子·節用中》:“俛仰周游威儀之禮,圣王弗為?!?br/>清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鴻》:“見(jiàn)其伸頸俛仰,吐出黃金半鋌?!?/span>
⒉ 指身體的屈伸。
引《史記·扁鵲倉公列傳》:“君有病,往四五日,君要脅痛不可俛仰,又不得小溲?!?/span>
⒊ 升降。
引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:“是故圣人將養其神,和弱其氣,平夷其形,而與道沉浮俛仰?!?br/>高誘注:“俛仰猶升降?!?/span>
⒋ 形容時(shí)間短暫。
引《莊子·在宥》:“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?!?br/>《漢書(shū)·晁錯傳》:“以大為小,以彊為弱,在俛卬之間耳?!?br/>宋蘇軾《徐州賀河平表》:“未有收狂瀾於既潰,復故道於將堙,俛仰而成,神速若此?!?/span>
⒌ 俯視和仰望。
引明歸有光《周弦齋壽序》:“俛仰今昔,覽時(shí)事之變化,人生之難久長(cháng)如是,是不可不舉觴而為之賀也?!?/span>
⒍ 應付;周旋。
引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言語(yǔ)》“言敢近舍明公遠希嵇阮” 南朝梁劉孝標注引晉鄧粲《晉紀》:“伯仁儀容弘偉,善於俛仰應答,精神足以蔭映數人?!?br/>宋秦觀(guān)《陳偕傳》:“嘻,今老矣,顧家貧無(wú)以給衣食之奉,聊復俛仰於其間,至於得失精粗,不復經(jīng)意也?!?br/>《明史·高穀胡濙王直傳贊》:“皆力持正議,不隨眾俛仰,故能身負碩望?!?/span>
低頭和仰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