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繁多,豐富。
引三國魏曹丕《與朝歌令吳質(zhì)書(shū)》:“孔璋章表殊健,微為繁富?!?br/>晉左思《魏都賦》:“若此之屬,繁富伙夠,非可單究?!?br/>唐劉知幾《史通·載言》:“至於《史》《漢》則不然,凡所包舉,務(wù)存恢博,文辭入記,繁富為多?!?br/>清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二:“朱君采蓀以其書(shū)來(lái),乃知吉齋著(zhù)述繁富?!?br/>呂澂《中國佛學(xué)源流略講·慈恩宗》:“《俱舍》和《攝論》的譯本都由南方流傳而北,它們體例比較嚴密,義理比較繁富?!?/span>
⒉ 富庶。
引《舊五代史·晉書(shū)·高祖紀一》:“時(shí)鄴都繁富為天下之冠,而土俗獷悍,民多爭訟,帝令投函府門(mén),一一覽之?!?br/>清顧炎武《日知錄·州縣賦稅》:“若同一北方也, 河間之繁富,二州十六縣; 登州之貧寡,一州七縣,相去殆若莛楹?!?br/>丁玲《阿毛姑娘》第二章一:“然而,現在, 阿毛是已跳在一個(gè)大的,繁富的社會(huì )里?!?/span>
眾多富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