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安撫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十五年》:“諸侯之封也,皆受明器以鎮撫其社稷?!?br/>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因請立張耳為趙王,以鎮撫其國, 漢王許之?!?br/>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慕賢》:“張延雋之為晉州行臺左丞,匡維主將,鎮撫疆埸,儲積器用,愛(ài)活黎民,隱若敵國矣?!?br/>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事始》:“薛鐵山死,州民無(wú)主,慮不逞者為變。故罕之(李罕之 )專(zhuān)命鎮撫,取王裁旨?!?br/>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我所生長(cháng)的地方》:“只由于兩百年前滿(mǎn)人治理中國土地時(shí),為鎮撫與虐殺苗族,派遣了一隊戍卒屯丁駐扎,方有了城堡與居民?!?/span>
⒉ 偏指安撫。
引《左傳·襄公十年》:“向戌辭曰:‘君若猶辱鎮撫宋國,而以偪陽(yáng)光啟寡君,羣臣安矣,其何貺如之?’”
《漢書(shū)·高帝紀上》:“漢王如陜,鎮撫關(guān)外父老?!?br/>顏師古注:“鎮,安也;撫,慰也?!?/span>
⒊ 南宋初在金 、偽齊接壤的淮南、京東西、湖南北諸路分置的特別行政區。其長(cháng)官為鎮撫使,其官署稱(chēng)鎮撫使司。參閱《宋史·職官志七》。
引宋葉適《上殿札子》:“夫徒鑒五代之致亂而不思靖康之得禍,故李綱請裂河南為藩鎮, 范宗尹嘗割邊面為鎮撫,皆隨以廢格?!?/span>
⒋ 元萬(wàn)戶(hù)府及都威衛使司所屬掌理軍匠的鎮撫司(所)之長(cháng)官。
引《元史·百官志五》:“﹝左都威衛使司﹞鎮撫所,鎮撫二員,都目一員……﹝右都威衛使司﹞鎮撫司,鎮撫二員,都目一員?!?br/>《元史·百官志七》:“﹝萬(wàn)戶(hù)府﹞鎮撫司,鎮撫二員, 蒙古、漢人參用?!?/span>
使安定并撫恤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