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漂流的桃梗。
引《戰國策·齊策三》:“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(yǔ)……﹝土偶﹞曰:‘今子東國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為人,降雨下, 淄水至,流子而去,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!’”
后以“浮?!庇黠h流無(wú)定。 閩徐夤《別》詩(shī):“酒盡歌終問(wèn)后期,泛萍浮梗不勝悲?!?br/>明高啟《臨頓里》詩(shī)之二:“人生真浮梗,吾生豈繫匏?!?br/>《水滸傳》第十一回:“身世悲浮梗,功名類(lèi)轉蓬?!?br/>清黃景仁《送溫舍人汝適歸廣州》詩(shī):“憶別君應念故人,移家我已同浮梗?!?/span>
飄浮在水面上的莖梗。比喻飄流不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