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同“包藏禍心”。心里隱藏著(zhù)壞主意。苞,通“包”。
引《后漢書(shū)·皇后紀下·獻帝伏皇后》:“﹝伏后﹞陰懷妒害,苞藏禍心,弗可以承天命,奉祖宗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桓彥范傳》:“昌宗無(wú)德無(wú)才,謬承恩寵,自宜粉骨碎肌,以答殊造,豈得苞藏禍心,有此占相?”
宋范仲淹《除樞密副使召赴闕陳讓第三狀》:“況西賊父祖以來(lái),蓄養姦謀,一旦叛命,乘累勝之氣,而遣人納和,此固苞藏禍心,別營(yíng)兇計?!?/span>
懷藏詭計,圖謀害人?!逗鬂h書(shū).卷一○.皇后紀下.獻帝伏皇后紀》:「陰懷妒害,苞藏禍心?!埂杜f唐書(shū).卷九一.桓彥范傳》:「謬承恩寵,自宜粉骨碎肌,以答殊造,豈得苞藏禍心,有此占相?」也作「包藏禍心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