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貨幣名。傳說(shuō)為周景王所鑄大錢(qián)。其文字為“寶貨”。?!?班固云:‘大錢(qián)文曰“寶貨”?!?韋昭以為皆非事實(shí)?!?/p>
引《漢書(shū)·食貨志下》:“周景王時(shí),患錢(qián)輕……卒鑄大錢(qián),文曰‘寶貨’?!?br/>清蔡云《癖談》卷四:“景王錢(qián)文字不可考。 唐固云:‘大錢(qián)文曰“大泉五”
⒉ 古代貨幣名。 王莽更改幣制所發(fā)行的各種貨幣的通稱(chēng)。
引《漢書(shū)·食貨志下》:“莽即真,以為書(shū)‘劉’字有金刀,迺罷錯刀、契刀及五銖錢(qián),而更作金、銀、龜、貝、錢(qián)、布之品,名曰‘寶貨’?!?/span>
⒊ 古代貨幣名。 金代作為貨幣流通的銀錠。
引《金史·食貨志三》:“舊例銀每鋌五十兩,其直百貫,民間或有截鑿之者,其價(jià)亦隨低昂。遂改鑄銀名‘承安寶貨’,一兩至十兩分五等,每?jì)烧坼X(qián)二貫?!?/span>
⒋ 猶寶物。亦泛指金銀財寶。
引漢桓寬《鹽鐵論·本議》:“工不出,則農用乏;商不出,則寶貨絶。農用乏,則穀不殖;寶貨絶,則財用匱?!?br/>明方孝孺《靜齋記》:“人惟無(wú)欲,視寶貨猶瓦礫也,視車(chē)馬如草芥也?!?br/>清唐甄《潛書(shū)·仁師》:“天下之害,莫大於將驕卒悍。殺人則勇,殺敵則怯;取寶貨婦女則勇,取城郭軍壘則怯?!?br/>沈從文《從文自傳·我的家庭》:“由于爸爸的愛(ài)好,家中一點(diǎn)較值錢(qián)的寶貨常放在他身邊?!?/span>
⒌ 猶活寶、寶貝。對可鄙可笑者的蔑稱(chēng)。
引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八六回:“迭三這寶貨,他揣摩到了這一層,卻異想天開(kāi),夸説他的膏藥,可以在槍上戒煙?!?br/>滬劇《羅漢錢(qián)》第一幕第一場(chǎng):“人人講他壞規矩,群眾個(gè)個(gè)有反映,意見(jiàn)多得不得了,村里名聲真難聽(tīng);都說(shuō)是出了四個(gè)好寶貨, 張家莊風(fēng)氣敗干凈?!?/span>
一種古代貨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