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官家的器物。亦指持官家器物之人。
引《周禮·天官·閽人》:“凡內人、公器、賓客,無(wú)帥,則幾其出入,以時(shí)啟閉?!?/span>
⒉ 共用之器。多用于比喻。此喻文章、文字、學(xué)術(shù)。
引《莊子·天運》:“名,公器也,不可多取。仁義,先生之蘧廬也?!?br/>郭象注:“夫名者,天下之所共用?!?br/>唐高彥休《唐闕史·崔相國請立太子》:“崇高之名,博施之利,天下之公器也?!?br/>此喻名利。 《新唐書(shū)·讓皇帝憲傳》:“儲副,天下公器,時(shí)平則先嫡,國難則先功,重社稷也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張九齡傳》:“官爵者,天下之公器,德望為先,勞舊次焉?!?br/>唐王維《獻始興公》詩(shī):“所不賣(mài)公器,動(dòng)為蒼生謀,賤子跪自陳,可為帳下不?”
此喻太子之位、官爵。 《資治通鑒·漢文帝十年》:“﹝司馬光曰﹞:‘臣愚以為法者天下之公器,惟善持法者,親疏如一,無(wú)所不行,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?!?br/>此喻法制。 明王衡《鬱輪袍》第四折:“我只道天下惟有文章公器,稱(chēng)得斤播得兩?!?br/>劉半農《奉答王敬軒先生》:“文字是一種表示思想感情的符號,是世界的公器?!?br/>黃節《李氏焚書(shū)跋》:“夫學(xué)術(shù)者天下之公器,王者徇一己之好惡,乃欲以權力過(guò)之,天下固不怵也?!?/span>
⒊ 比喻國家的有才能的人。
引唐劉長(cháng)卿《題冤句宋少府廳留別》詩(shī):“世上無(wú)此才,天生一公器?!?br/>唐白居易《除韋貫之平章事制》:“某官韋貫之,溫重明正,國之公器,當官必守,臨事能斷?!?/span>
宮中所用的器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