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辦理公務(wù);參與公事。
引唐馬戴《冬日寄洛上楊少尹》詩(shī):“年長(cháng)從公懶,天寒入府遲?!?br/>清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北東園日記詩(shī)》:“紳商尚皆重足而立,惴惴於心。若一波未平,一波復起,斷難冀其望風(fēng)慕義,踴躍從公?!?/span>
⒉ 猶秉公。
引《警世通言·老門(mén)生三世報恩》:“蒯知縣將合縣生員考試,彌封閲卷,自恃眼力,從公品第,黑暗里拔了一個(gè)第一,心中十分得意?!?/span>
⒊ 謂品秩與“公”同。
引《晉書(shū)·職官志》:“諸公及開(kāi)府位從公者,品秩第一,食奉日五斛?!?br/>《宋書(shū)·孝武帝紀》:“諸王及妃主庶姓位從公者,喪事設兇門(mén),餘悉斷?!?br/>《資治通鑒·宋孝武帝大明五年》:“沉慶之固讓司空, 柳元景固讓開(kāi)府儀同三司,詔許之;仍命慶之朝會(huì )位次司空,俸祿依三司, 元景在從公之上?!?br/>胡三省注:“晉制:文官光祿三大夫,武官驃騎、車(chē)騎、衛將軍及諸大將軍開(kāi)府者,位從公?!?/span>
治理公務(wù)。
如:「枵腹從公」、「夙夜從公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