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又名高山冠、側注。本為戰國時(shí)齊王所服, 秦滅齊得冠,以賜謁者。后遂制為中外官、謁者、仆射之冠。 漢蔡邕《獨斷》:“高山冠, 齊冠也。一曰側注。高九寸,鐵為卷梁,不展筩,無(wú)山。 秦制,行人使官所冠,今謁者服之。禮無(wú)文。太傅胡公(胡廣 )説曰:‘高山冠,蓋齊王冠也。參閱《后漢書(shū)·輿服志下》。
引秦滅齊,以其君冠賜謁者?!?/span>
⒉ 即齋冠。又名劉氏冠,長(cháng)冠。 漢高祖劉邦始制,后以為祭服之冠。 漢蔡邕《獨斷》:“齊冠,或曰長(cháng)冠。竹裹以纚,高七寸,廣三寸,形制如板。參見(jiàn)“齋冠”。
引高祖冠以竹皮為之,謂之‘劉氏冠’, 楚制。禮無(wú)文。鄙人不識,謂之鵲尾冠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