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徹悟至理。
引《關(guān)尹子·五鑒》:“勿以我心揆彼,當以彼心揆彼,知此説者,可以周事,可以行德,可以貫道,可以交人,可以忘我?!?br/>《三國志·吳志·顧譚傳》:“薛綜為選曹尚書(shū),固讓譚曰:‘ 譚心精體密,貫道達微,才照人物,德允眾望,誠非愚臣所可越先?!?/span>
⒉ 猶載道。
引唐李漢《<昌黎先生集>序》:“文者,貫道之器也。不深於斯道,有至焉者不也?”
宋劉本《<初學(xué)記>序》:“《禮》《樂(lè )》之文,隨世而存亡,不見(jiàn)其大全,惟是《詩(shī)》《書(shū)》垂世,煥乎其可觀(guān)者,皆貫道之器,非特雕章繢句以治聾俗之耳目者也?!?br/>清錢(qián)謙益《<蘇州府重修學(xué)志>序》:“朱伯原之文曰:‘為文足以貫道,為經(jīng)足以通理?!渚w言具在也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