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秦以后皇帝世代相傳的印章。又稱(chēng)秦璽, 唐改稱(chēng)傳國寶。相傳秦始皇得藍田玉, 雕為印,上紐交五龍,正面刻李斯所寫(xiě)篆文“受命于天,既壽永昌”八字。 秦亡歸漢。后來(lái)封建王朝以璽有“受命于天”之文,爭以得璽為符瑞。 秦璽已亡,歷代多自刻制,文亦有同有異。參閱《后漢書(shū)·光武帝紀》與《徐璆傳》注、 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傳國璽》、 清趙翼《陔馀叢考·楊桓傳國璽考之誤》。
引《漢書(shū)·元后傳》:“初, 漢高祖入咸陽(yáng)至霸上,秦王子嬰降於軹道,奉上始皇璽。及高祖誅項籍,即天子位,因御服其璽,世世傳受,號曰漢傳國璽?!?br/>《晉書(shū)·元帝紀》:“﹝太興元年﹞十二月, 劉聰故將王騰、馬忠等誅靳準,送傳國璽於劉曜?!?br/>清俞正燮《癸巳類(lèi)稿·駐札大臣原始》:“太宗文皇帝滿(mǎn)洲國天聰九年,得傳國璽於元小王子裔察哈爾林丹汗?!?/span>
秦始皇取藍田玉做成印信,令李斯在上面刻著(zhù)「受命于天,既壽永昌」的字樣。子嬰降漢時(shí)獻出,高帝即位乃佩帶之,后世代相傳,號為傳國璽。見(jiàn)《后漢書(shū).卷四八.徐璆傳》唐.章懷太子注引衛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