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華亭在今上海市松江縣西。 陸機于吳亡入洛以前,常與弟云游于華亭墅中。后以“華亭鶴唳”。為感慨生平,悔入仕途之典。
引南朝宋劉義慶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·尤悔》:“陸平原河橋敗,為盧志所讒,被誅,臨刑嘆曰:‘欲聞華亭鶴唳,可復得乎?’”
唐李白《行路難》詩(shī)之三:“華亭鶴唳詎可聞, 上蔡蒼鷹何足道?”
明許自昌《水滸記·敗露》:“向云陽(yáng)伏法何尤,你華亭鶴唳聽(tīng)難久?!?/span>
晉陸機在河橋打了敗仗,被人讒陷而判死刑,行刑前嘆息再也聽(tīng)不到故鄉華亭(今上海松江縣西)?的鶴鳴聲。典出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(shuō)新語(yǔ).尤悔》。后以此比喻留戀往事故物或官場(chǎng)受挫之懊悔心情。唐.李白〈行路難〉三首之三:「華亭鶴唳詎可聞,上蔡蒼鷹何足道?!挂沧鳌跟Q唳華亭」、「華亭唳鶴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