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謂諱言國內或家內之惡事。
引《穀梁傳·桓公十七年》:“夏,五月,丙午,及齊師戰于郎,內諱敗,舉其可道者也?!?br/>《公羊傳·宣公元年》“公子遂如齊逆女” 漢何休注:“有母言如者,緣內諱,無(wú)貶公文?!?/span>
⒉ 指母親、祖母等的名諱。
引《晉書(shū)·王述傳》:“初至,主簿請諱。報曰:‘亡祖先君,名播海內,遠近所知;內諱不出門(mén);餘無(wú)所諱?!?br/>《宋書(shū)·謝弘微傳》:“弘微本名密,犯所繼內諱,故以字行?!?/span>
隱而不言國內或家內之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