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儒家喪制。謂居喪哀毀,但不應因此喪生。
引《孝經(jīng)·喪親》:“三日而食,教民無(wú)以死傷生。毀不滅性,此圣人之政也?!?br/>唐玄宗注:“不食三日,哀毀過(guò)情;滅性而死,皆虧孝道。故圣人制禮施教,不令至於殞滅?!?br/>《孔子家語(yǔ)·本命》:“故為父母斬衰三年,以恩制者也……三日而食,三月而沐,期而練,毀不滅性,不以死傷生?!?br/>《梁書(shū)·昭明太子統傳》:“毀不滅性,圣人之制?!?br/>亦作“毀不危身”。 《禮記·檀弓下》:“喪不慮居,毀不危身。喪不慮居,為無(wú)廟也;毀不危身,為無(wú)后也?!?br/>鄭玄注:“謂憔悴將滅性?!?/span>
居喪固應哀傷,但不應因此而傷及自己的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