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帝王出行,張帷幕為行宮,宮前樹(shù)旌旗為門(mén),稱(chēng)旌門(mén)。
引《周禮·天官·掌舍》:“為帷宮,設旌門(mén)?!?br/>賈公彥疏:“食息之時(shí),則張帷為宮,樹(shù)立旌旗以表門(mén)?!?br/>南朝宋顏延之《三月三日曲水詩(shī)序》:“旌門(mén)洞立,延帷接枑?!?br/>清昭槤《嘯亭續錄·御營(yíng)制度》:“行營(yíng),中建帳殿御幄,繚以黃漆木城,建旌門(mén),覆以黃幕?!?/span>
⒉ 猶旌閭。
引唐韓愈《鄠人對》:“茍有合孝之道,又不當旌門(mén),蓋生人之所宜為,曷足為異乎?!?br/>清惲敬《姜太孺人墓志銘》:“本朝之制,命婦不得以節旌門(mén),所以教士大夫之家守禮明讓也?!?/span>
古代帝王出巡,在所住的帳幕前樹(shù)立旗幟為門(mén),稱(chēng)為「旌門(mén)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