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春秋時(shí), 齊國發(fā)生內亂, 公子小白流亡于莒,返國后登君位,是為桓公。又戰國時(shí)齊閔王遇殺,其子法章變姓名,為莒太史家庸夫。 太史敫女憐之,常給其衣食。 法章終被立為襄王。后因稱(chēng)往昔受厄遭困為“在莒”。
引宋虞儔《臥病枕上再用韻》之二:“飄然儻隨歸田賦,食蘗毋忘在莒時(shí)?!?br/>清錢(qián)謙益《送何士龍南歸》詩(shī):“人生如嗜味,患難宜飽嘗。阨陳良亦樂(lè ),在莒安可忘?!?br/>清陳康祺《燕下鄉脞錄》卷十三:“同治三、四年, 皖南到處食人……今兵事大定,年穀屢豐,愿有位者無(wú)忘在莒也?!?/span>
春秋時(shí),齊桓公曾流亡莒城,后立為君主,鮑叔牙向他敬酒說(shuō):「祝吾君無(wú)忘其出而在莒也?!挂?jiàn)漢.劉向《新序.卷四.雜事》。后用以勉勵人不要忘記顛沛流離的日子,要記取教訓,奮發(fā)圖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