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帶。
引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司空執度度地,居民山川沮澤,時(shí)四時(shí)?!?br/>鄭玄注:“沮謂萊沛?!?br/>孔穎達疏引何胤曰:“沮澤,下溼地也,草所生為萊,水所生為沛。言沮地是有水草之處也?!?br/>《孫子·軍爭》:“不知山林、險阻、沮澤之形者,不能行軍?!?br/>曹操注:“水草漸洳者為沮,眾水所歸而不流者為澤?!?br/>宋司馬光《交趾獻奇獸賦》:“且是獸也,生嶺嶠之外,出沮澤之湄。得其來(lái),吾德不為之大;縱其去,吾德不為之虧?!?br/>清薛福成《上曾侯相書(shū)》:“﹝大軍﹞因山谷沮澤,礙於馳騁,以致失利?!?/span>
水草叢生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