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俊士和選士。古代指可以教育深造的優(yōu)秀人材。
引《禮記·王制》:“命鄉論秀士,升之司徒,曰選士。司徒論選士之秀者,而升之學(xué),曰俊士……樂(lè )正崇四術(shù),立四教,順先王《詩(shī)》、《書(shū)》、《禮》、《樂(lè )》以造士。春秋,教以《禮》、《樂(lè )》;冬夏,教以《詩(shī)》、《書(shū)》。王大子、王子、羣后之大子、卿大夫元士之適子、國之俊選,皆造焉?!?br/>宋葉適《陳民表墓志銘》:“先王擇司徒俊選,使升之入太學(xué),既有聞其辨論,皆屬司馬於成德達材,何速也!”
宋張師正《括異志·梅侍讀》:“梅公早預俊選,屯蹇不振,年始從欲,方遇知己?!?br/>元揭傒斯《全州學(xué)記》:“君子登于俊選,野人免于刑僇,果何憚而不為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