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春秋晉魏顆不從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,后與秦將杜回戰于輔氏,“顆見(jiàn)老人結草以亢杜回,杜回躓而顛,故獲之。夜夢(mèng)之曰:‘余,而所嫁婦人之父也……余是以報?!币?jiàn)《左傳·宣公十五年》。后因以“魏顆結草”表示受恩深重,竭力報效之意。
引五代李瀚《蒙求》詩(shī):“靈輒扶輪, 魏顆結草?!?br/>亦省作“魏草”。 唐駱賓王《上兗州崔長(cháng)史啟》:“效誠魏草,小人之所懷恩?!?/span>
春秋晉魏顆救父之寵妾,而獲妾父結草御敵的故事。典出《左傳.宣公十五年》。后用以比喻受恩深重,感恩圖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