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室。
泛指住所。
做窠;盤(pán)據。
指地域,方位。
特指隱士的住所。
動(dòng)物棲身的洞穴。
指壞人、匪類(lèi)盤(pán)踞的地方。
地道。
⒈ 土室。
引《晏子春秋·諫下十四》:“其不為橧巢者,以避風(fēng)也;其不為窟穴者,以避溼也?!?/span>
⒉ 泛指住所。
引宋王禹偁《放言》詩(shī)之四:“不向世間爭窟穴,蝸牛到處是吾廬?!?br/>魯迅《準風(fēng)月談·秋夜紀游》:“中等華人的窟穴卻是炎熱的?!?/span>
⒊ 特指隱士的住所。
引《韓非子·說(shuō)疑》:“此十二人者,或伏死於窟穴,或槁死於草木?!?br/>漢荀悅《漢紀·景帝紀》:“士有伏死窟穴巖石之中耳,安肯盡忠信而趣闕下者哉!”
⒋ 動(dòng)物棲身的洞穴。
引漢王充《論衡·辨祟》:“鳥(niǎo)有巢棲,獸有窟穴,蟲(chóng)魚(yú)介鱗各有區處,猶人之有室宅樓臺也?!?br/>唐杜甫《又觀(guān)打魚(yú)》詩(shī):“日暮蛟龍改窟穴,山根鱣鮪隨云雷?!?br/>宋蘇軾《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韻》之二:“道逢射獵子,遙指狐兔奔,蹤跡尚可尋,窟穴何足掀?!?/span>
⒌ 做窠;盤(pán)據。
引宋朱熹《戊申封事》:“今宮省之間,禁密之地,而天下不公之道,不正之人,顧乃得以窟穴盤(pán)據於其間?!?br/>明沉德符《野獲編補遺·歷法·算學(xué)》:“然戶(hù)部胥吏,盡浙東巨奸,窟穴其間,那移上下,盡出其手?!?br/>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志四》:“滄州一帶海濱煮鹽之地……袤延數百里,并斥鹵不可耕種,荒草粘天,略如塞外,故狼多窟穴於其間?!?/span>
⒍ 指壞人、匪類(lèi)盤(pán)踞的地方。
引《后漢書(shū)·南匈奴傳》:“設奇數,異道同會(huì ),究掩其窟穴,躡北追奔三千餘里?!?br/>宋蘇軾《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》:“有汝陰縣尉李直方,素有才干,自出家財,募人告緝,知得逐賊窟穴去處?!?/span>
⒎ 地道。
引《戰國策·齊策五》:“攻城之費,百姓理襜蔽,舉衝櫓,家雜總,身窟穴中?!?br/>鮑彪注:“謂地道?!?br/>《新唐書(shū)·康承訓傳》:“勛(龐勛 )籍城中兵,止三千,劫民授甲,皆穿窟穴遁去?!?/span>
⒏ 指地域,方位。
引《史記·天官書(shū)》:“幽厲以往尚矣。所見(jiàn)天變,皆國殊窟穴,家占物怪,以合時(shí)應?!?/span>
洞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