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戰國時(shí)趙國的廉頗和藺相如的并稱(chēng)。兩人皆為趙功臣。 藺拜相, 廉不服,欲與為難。 藺以國家利益為重,不與計較。 廉終于覺(jué)悟,兩人成刎頸之交。見(jiàn)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。
引《后漢書(shū)·孔融傳》:“昔廉藺小國之臣,猶能相下?!?br/>晉曹攄《感舊詩(shī)》:“廉藺門(mén)易軌, 田竇相奪移?!?br/>《宋書(shū)·張永傳》:“當遠慕廉藺在公之德,近效平勃忘私之交?!?br/>唐高適《李云南征蠻》詩(shī):“廉藺若未死, 孫吳知暗同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