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代指西、北方少數民族。 清末以來(lái),則多指外國人。
引張懷奇《頤和園詞》:“赤眉米賊傾畿輔,碧眼胡兒入禁城?!?br/>亦省作“碧眼胡”、“碧眼兒”。 唐寒山《詩(shī)》之二四四:“掘得一寳藏,純是水精珠,大有碧眼胡,密擬買(mǎi)將去?!?br/>清湘靈子《軒亭冤·演說(shuō)》:“碧眼兒希望我支那敗?!?br/>鄒韜奮《萍蹤寄語(yǔ)》八:“海關(guān)上的上級職員,當然是碧眼兒,下級及賣(mài)氣力的苦力,當然是當地的黑人?!?br/>許地山《危巢墜簡(jiǎn)·春桃》:“春桃既不是弄潮兒底姊妹,也不是碧眼胡底學(xué)生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