監督。
負有監察臨視責任的官吏。
指科舉制度中鄉試的監考官。
⒈ 監督。
引《史記·張耳陳馀列傳》:“且夫監臨天下諸將,不為王不可,愿將軍立為楚王也?!?br/>唐趙璘《因話(huà)錄·徵》:“至于藩鎮,經(jīng)管內支郡,則俱是古南面諸侯,但以使職監臨,如臺省之官,至外地耳?!?br/>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十回:“張郃被迫,必投西蜀 ;今可遣將助之,就如監臨,使不生外心?!?br/>蔡東藩《清史通俗演義》第八五回:“祖宗監臨,臣實(shí)不懼。用是披肝膽,冒斧鑕,痛哭直陳,不勝迫切待命之至!”
⒉ 負有監察臨視責任的官吏。
引唐薛能《監郡犍為將歸使府登樓寓題》詩(shī):“幾日監臨向蜀春,錯拋歌酒強憂(yōu)人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楊炎傳》:“宰臣於庶官,比之監臨,官市賈有羨利,計其利以乞取論罪,當奪官?!?br/>《宋史·王化基傳》:“臣任揚州時(shí),朝廷添置監臨、使臣等職,實(shí)逾本州官數?!?/span>
⒊ 指科舉制度中鄉試的監考官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七回:“先年有一位老先生,兒子已做了大位,他還要科舉。后來(lái)點(diǎn)名,監臨不肯收他?!?br/>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五回:“那位監臨大人,便把他的硃卷捧在手裡,吟哦他那首排律的詩(shī)句?!?br/>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四三回:“主考和監臨説話(huà),開(kāi)了門(mén),一個(gè)坐在門(mén)里,一個(gè)坐在門(mén)外?!?/span>
監察臨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