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代公文常以“如律令”或“急急如律令”結尾,意謂立即按照法律命令辦理。后多為道教咒語(yǔ)或符箓文字用以勒令鬼神按符令執行。
⒈ 漢代公文常以“如律令”或“急急如律令”結尾,意謂立即按照法律命令辦理。后多為道教咒語(yǔ)或符箓文字用以勒令鬼神按符令執行。
引唐韓愈《曲江祭龍文》:“乃於甲乙之日,依準古法,作神之象,齋戒祀禱,神其享佑之,時(shí)降甘雨,以惠茲人,急急如律令?!?br/>《敦煌變文集·伍子胥變文》:“遂即臥於蘆中,呪而言曰:‘捉我者殃,趁我者亡,急急如律令?!?br/>宋趙彥衛《云麓漫鈔》卷七:“急急如律令, 漢之公移常語(yǔ),猶今云‘符到奉行’。 張天師漢人,故承用之,而道家遂得祖述?!?br/>明湯顯祖《牡丹亭·診祟》:“赫赫揚揚,日出東方。此符屏卻惡夢(mèng),辟除不祥。急急如律令敕?!?br/>亦省作“急急如令”。 《西游補》第六回:“伏愿孫先生大圣老爺行者威靈,早飛上界,再鬧天宮,放了虞美人,尋著(zhù)唐僧,急急如令?!?/span>
漢代公文常用的結尾語(yǔ)詞,意謂情勢緊急,應如同依照法律命令一般火速辦理。后多為道教念咒驅使鬼神時(shí)所用的末語(yǔ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