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漏卮”。
⒉ 底上有孔的酒器。
引《淮南子·氾論訓》:“今夫霤水足以溢壺榼,而江河不能實(shí)漏巵,故人心猶是也?!?br/>唐邵謁《秋夕》詩(shī):“惡命如漏巵,滴滴添不滿(mǎn)?!?br/>明張居正《壽襄王殿下序》:“江海雖大也,以奉漏巵,則沒(méi)世不能取盈焉?!?br/>清魏源《次韻前出塞》之五:“傾澤塞漏卮,鞭驥歸駑羣?!?/span>
⒊ 比喻利權外溢。
引清包世臣《致廣東按察姚中丞書(shū)》:“漏巵之塞,必在厲禁煙土?!?br/>清夏燮《中西紀事·鹽茶裕課》:“國家財賦之入,自地丁外,則鹽課其最也。然五百七十餘萬(wàn)之歲額,其漏卮為不少矣!”
魯迅《準風(fēng)月談·禁用和自造》:“然而他們不怕‘漏卮’么?不,他們自己來(lái)制造,而且還要運到中國來(lái)?!?/span>
⒋ 比喻飲量極大。
引北魏楊衒之《洛陽(yáng)伽藍記·正覺(jué)寺》:“京師士子,道肅一飲一斗,號為‘漏巵’?!?br/>唐李德?!肚锫曎x》:“賦掩漏卮之妙,文同蟠木之精?!?br/>明馮夢(mèng)龍《古今譚概·癖嗜》:“王肅喜茗,一飲一斗,人號‘漏巵’?!?/span>
古代一種有漏孔的圓形盛酒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