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有關(guān)國家大計的言論、主張。
引《漢書(shū)·薛宣傳》:“臣聞賢材莫大於治人, 宣已有效。其法律任廷尉有餘,經(jīng)術(shù)文雅足以謀王體,斷國論?!?br/>宋王安石《河勢》詩(shī):“國論終將塞,民嗟亦已勤?!?/span>
⒉ 謂商討國家大計,發(fā)表政見(jiàn)。
引宋岳飛《乞解樞柄第三札》:“伏念臣濫廁樞庭,誤陪國論,貪榮滋甚,補報蔑然,豈惟曠職之可憂(yōu),抑亦妨賢之是懼?!?/span>
⒊ 全國的輿論。
引宋曾鞏《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》:“竊以明德懿親,在天功而有助;隆名重器,為國論之所歸?!?/span>
⒋ 女真語(yǔ)。尊貴的意思。
關(guān)于國家的計議。
如:「自從這個(gè)事件發(fā)生以后,國論紛紛,民心憤慨,影響不少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