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羇旅”。
寄居異鄉。
指客居異鄉的人。
()⒈ 亦作“羇旅”。
⒉ 寄居異鄉。
引《左傳·莊公二十二年》:“齊侯使敬仲為卿,辭曰:‘羇旅之臣……敢辱高位?’”
杜預注:“羇,寄;旅,客也?!?br/>《史記·陳杞世家》:“羈旅之臣,幸得免負擔,君之惠也?!?br/>唐韓愈《又與柳中丞書(shū)》:“夫遠徵軍士,行者有羇旅離別之思,居者有怨曠騷動(dòng)之憂(yōu)?!?br/>宋陸游《六言》詩(shī)之四:“壯歲京華羈旅,暮年湖海清狂?!?/span>
⒊ 指客居異鄉的人。
引《周禮·地官·遺人》:“野鄙之委積,以待羇旅?!?br/>鄭玄注:“羇旅,過(guò)行寄止者?!?br/>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涉務(wù)》:“江南朝士,因晉中興,南渡江,卒為羈旅?!?br/>《資治通鑒·晉惠帝太安二年》:“機以羇旅事穎,一旦頓居諸將之右, 王粹等心皆不服?!?br/>清龔自珍《臺城路·同人皆诇知余近事》詞:“吳棉已把桃笙換,流光最驚羈旅?!?/span>
寄居他鄉。唐.戴叔倫〈客夜與故人偶集〉詩(shī):「羈旅長(cháng)堪醉,相留畏曉鐘?!埂读凝S志異.卷一.?huà)赡取罚骸噶b旅之人,誰(shuí)作曹丘者?」也作「羇旅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