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宋代官吏得罪,謫放遠方州郡,編入該地戶(hù)籍,并由地方官吏加以管束,謂之“編管”。此等刑罰亦有用于一般罪犯者。
引宋司馬光《涑水記聞》卷十六:“呂吉甫大怒,白上奪俠官, 汀州編管?!?br/>宋司馬光《涑水記聞》卷十六:“其餘吏民有與俠交游及餽送者皆杖臀二十,遠州編管?!?br/>宋秦觀(guān)《鮮于子駿行狀》:“周永懿貪暴不法,前使者憚其兇狡,置不敢問(wèn),公具得其姦贓,即遣吏就捕,械送於獄, 永懿竟除名編管衡州?!?br/>宋陸游《老學(xué)庵筆記》卷一:“陳瑩中遷謫后,為人作石刻,自稱(chēng)‘除名勒停送廉州編管陳某撰’?!?br/>《古今小說(shuō)·簡(jiǎn)帖僧巧騙皇甫妻》:“這婆子不合假粧姑姑,同謀不首,亦合編管鄰州?!?/span>
將受謫、流放的官員或罪犯加以組織、安置,令地方官吏加以管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