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強迫簽定盟約。
引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祭仲要盟, 鄭久不昌?!?br/>宋岳珂《桯史·乾道受書(shū)禮》:“紹興要盟之日,虜先約毋得擅易大臣。 秦檜既挾以無(wú)恐,益思媚虜?!?br/>清姚錫光《東方兵事紀略》:“﹝日本﹞復以兵輪駐釜山要盟?!?/span>
⒉ 泛指訂約。
引清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寄生》:“未幾,媼至,曰:‘可以代閨秀否?’ 王孫申謝而返,始告父母,遣媒要盟?!?/span>
⒊ 強迫訂立的盟約。
引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:“要盟無(wú)質(zhì),神弗臨也?!?br/>《公羊傳·莊公十三年》:“要盟可犯,而桓公不欺; 曹子可讎,而桓公不怨?!?br/>何休注:“臣約束君曰‘要’。彊見(jiàn)要脅而盟爾,故云可犯?!?/span>
⒋ 泛指盟約。
引唐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以先配為丑行,以要盟為可欺?!?/span>
用威勢脅迫對方訂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