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民生mínshēng
[the people’s livelihood] 民眾的生計
國計民生
⒈ 民眾的生計、生活。
引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民生在勤,勤則不匱?!?br/>明何景明《應詔陳言治安疏》:“民生已困,寇盜未息,兵馬弛備,財力并竭?!?br/>章炳麟《訄書(shū)·商鞅》:“國政陵夷,民生困敝,其危不可以終一餔?!?br/>孫中山《民生主義》:“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,社會(huì )的生存,國民的生計,群眾的生命?!?/span>
⒉ 人的本性。
引《書(shū)·君陳》:“惟民生厚,因物有遷?!?br/>孔傳:“言人自然之性敦厚?!?/span>
⒊ 人生。
引《楚辭·離騷》:“民生各有所樂(lè )兮,余獨好修以為常?!?br/>朱熹集注:“言人生各隨氣習,有所好樂(lè )?!?br/>《漢書(shū)·五行志中之上》:“魯穆叔會(huì )晉歸,告孟孝伯曰:‘ 趙孟將死矣!其語(yǔ)偷,不似民主;且年未盈五十,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,弗能久矣……’ 孝伯曰:‘民生幾何,誰(shuí)能毋偷!’”
南朝宋鮑照《擬行路難》詩(shī)之十七:“民生故如此,誰(shuí)令摧折強相看,年去年來(lái)自如削,白髮零落不勝冠?!?/span>
⒋ 生民,民眾。
引南朝梁沉約《均圣論》:“自天地權輿,民生攸始,遐哉眇邈,無(wú)得而言焉?!?br/>明何景明《憂(yōu)旱賦》:“嗟民生之何尤兮,憯遘茲之匪辰!”
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三回:“民生以德義為本,兵事以民為本。惟有德義者,方能恤民。能恤民者,方能用兵?!?br/>清錢(qián)謙益《盧維屏授通議大夫制》:“有司益用不職,民生無(wú)所告愬?!?/span>
⒌ 明清科舉制度,庶民納粟入官,取得監生資格的稱(chēng)謂。
引《明史·選舉志一》:“迨開(kāi)納粟之例,則流品漸淆,且庶民亦得援生員之例以入監,謂之民生,亦謂之俊秀,而監生益輕?!?/span>
⒍ 泛稱(chēng)平民身分的學(xué)生,與“官生”相對。
引明沉德符《野獲編·科場(chǎng)·宗室應試之始》:“﹝鄭世子﹞條奏七事,俱為宗藩應試,臚列,一令奉國中尉以下,盡同民生赴考入學(xué)?!?br/>《清史稿·選舉志一》:“少詹事李若琳首為祭酒,請仿明初制,廣收生徒,官生除恩廕外,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學(xué)者,民生除貢生外,廩、增、附生員文義優(yōu)長(cháng)者,并許提學(xué)考選送監?!?/span>
⒎ 謂人口增殖。
引嚴復《<原富>按語(yǔ)》:“地產(chǎn)有限而民生無(wú)窮?!?/span>
人民的天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