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后以“鳴鶴之應”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。
引《易·中孚》:“鶴鳴在陰,其子和之?!?br/>王弼注:“立誠篤至,雖在闇昧,物亦應焉?!?br/>孔穎達疏:“處於幽昧而行不失信,則聲聞?dòng)谕?,為同?lèi)之所應焉?!?br/>明張居正《<玉林清賞詩(shī)>序》:“迺今穴居名彥,大夫垂訪(fǎng),諸君感鳴鶴之應,邕邕焉,鏘鏘焉。夫亦行古之道也?!?/span>
別人正在搜
騰訊云 新老同享118元/年 2核2G4M300G月流量
阿里云 新老同享99元/年 2核2G3M帶寬不限流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