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求子嗣。 《三國志·魏志·曹爽傳》“著(zhù)述凡數十篇” 裴松之注引晉皇甫謐《列女傳》:“爽從弟文叔,妻譙郡夏侯文寧之女,名令女。
引文叔早死,服闋,自以年少無(wú)子,恐家必嫁己,乃斷髮以為信…… 司馬宣王聞而嘉之,聽(tīng)使乞子字養,為曹氏后,名顯于世?!?br/>晉周處《風(fēng)土記》:“便拜而乞愿:乞富、乞壽、乞子。惟得乞一,不得兼求?!?/span>
⒉ 求乞的人。
引章炳麟《駁康有為論革命書(shū)》:“明之末世,五遭傾覆。一命之士,文學(xué)之儒,無(wú)不建義旗以抗仇敵者。下至販夫乞子,兒童走卒,執志不屈,而仰藥剚刃以死者,不可勝計也?!?/span>
⒊ 詈詞。 《資治通鑒·后梁均王貞明四年》:“知訓嘗召兄弟飲。
引知誥不至, 知訓怒曰:‘乞子不欲酒,欲劍乎!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