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猶凹陷。
引《朱子語(yǔ)類(lèi)》卷六五:“地則便有闕陷分裂處否?”
⒉ 不完滿(mǎn);欠缺。
引明謝肇淛《五雜俎·事部一》:“伯元嗜書(shū),至忘寢食,而苦貧不能致,至餬口之資盡捐以市墳素。家中四壁,堆積充棟,然常奔走四方,不得肆志繙閲,亦闕陷事也?!?br/>清龔自珍《己亥雜詩(shī)》之二七二:“未濟終焉心縹緲,百事翻從闕陷好?!?/span>
⒊ 指缺點(diǎn);毛病。
引清王夫之《讀四書(shū)大全說(shuō)·論語(yǔ)·公冶長(cháng)篇三》:“若區區於‘三’‘四’兩字上較全缺,則人之不善者,豈必千不仁、萬(wàn)不知之可指數;而夫子云‘君子之道四’,‘君子道者三’,亦為闕陷之詞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