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察;未審察。
不知。
指不清楚。
問(wèn)候語(yǔ)。
不準,不確。
不慎重;不周密。
⒈ 不察;未審察。
引《呂氏春秋·察微》:“公怒不審,乃使郈昭伯將師徒以攻季氏?!?br/>高誘注:“審,詳也?!?/span>
⒉ 不知。
引《戰國策·楚策四》:“汗明憱焉,曰:‘ 明愿有問(wèn)君,而恐固,不審君之圣孰與堯也?’”
《漢書(shū)·英布傳》:“謁者隨何進(jìn)曰:‘不審陛下所謂?!?br/>宋曾鞏《與杜相公書(shū)》:“春喧,不審尊候如何,伏惟以時(shí)善保尊重,不勝鄙劣之望?!?br/>清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灤陽(yáng)消夏錄一》:“此怪非鬼非狐,不審何物?!?/span>
⒊ 指不清楚。
引《醒世恒言·鄭節使立功神臂弓》:“員外遠觀(guān)不審,近睹分明,正是向日化香羅木的和尚?!?/span>
⒋ 不慎重;不周密。
引《史記·張釋之馮唐列傳》:“且下之化上疾于景響,舉錯不可不審也?!?br/>宋曾鞏《與王介甫第二書(shū)》:“致此者豈有他哉,思之不審而已矣!”
明方孝孺《綠疇軒記》:“黃君公謹以學(xué)行重於鄉,鄉民有疑必問(wèn)焉,有愬必赴焉,有乏必求焉。 黃君應之不倦而處未嘗不審?!?/span>
⒌ 不準,不確。
不明白、不知道。
如:「由于當事人愿意庭外和解,法官決定不審此案了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