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諡議”。古代帝王、貴族、大臣、士大夫等死后,下禮官評議其生平事跡,依據謚法擬定謚號,奏請欽定,謂之“謚議”。 漢崔駰有《章帝謚議》。
引唐白居易《鄭涵等太常博士制》:“凡朝廷禮制,或損益有宜,中外謚議,或褒貶不決,爾為博士,皆得正之?!?br/>宋王應麟《困學(xué)紀聞·考史二》:“﹝《漢書(shū)》﹞《高帝紀》:‘羣臣曰:“帝起細微,撥亂世反之正,平定天下,為漢太祖,功最高?!?br/>上尊號曰高皇帝?!苏炞h之始也?!?明吳訥《文章辨體序題·謚議》:“漢晉而下,凡公卿大夫賜謚,必下太常定議,博士乃詢(xún)察其善惡賢否,著(zhù)為謚議,以上于朝。若晉秦秀之議何曾、賈充,唐獨孤及之議苗俊卿,宋鄧忠臣之議歐陽(yáng)永叔是也?!?/span>
為擬議謚號而作的文辭。漢晉以下,太常博士掌公卿大夫擬謚,察死者的善惡賢否,著(zhù)為謚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