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《周禮》軍制中師的統帥,亦為州長(cháng)。
引《周禮·夏官·序官》:“二千有五百人為師,師帥皆中大夫?!?br/>孫詒讓正義引江永曰:“州出二千五百人為師,師帥,中大夫,即州長(cháng)也?!?br/>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軍將執晉鼓,師帥執提,旅帥執鼙?!?/span>
⒉ 指一方的長(cháng)官和統帥。
引宋蘇軾《上虢州太守啟》:“惟此山河之勝,宜膺師帥之權?!?br/>鄭觀(guān)應《盛世危言·吏治下》:“中樞之與督撫,朝廷之腹心,官守之師帥,操用人行政之大權者也?!?/span>
⒊ 表率。
引《漢書(shū)·董仲舒傳》:“今之郡守、縣令,民之師帥,所使承流而宣化也;故師帥不賢,則主德不宣,恩澤不流?!?br/>《新唐書(shū)·褚遂良傳》:“刺史,民之師帥也。得人則下安措,失人則家勞攰?!?/span>
⒋ 清代巡撫兼管軍事,稱(chēng)大帥。對有師生名分的官吏,諛?lè )Q師帥。
引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一回:“承師帥不棄,收在門(mén)下,職道感激的了不得?!?/span>
⒌ 太平天囯軍制中師的統帥。
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《太平天囯·太平軍目》:“師帥管五個(gè)旅帥,共管二千六百二十五人?!?br/>凌力《星星草》第十二章:“這就是女二師的副師帥卜寡婦,原來(lái)是西北太平軍女軍的一個(gè)首領(lǐng)?!?/span>
一師的統率。周代的軍制,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,師帥皆中大夫。見(jiàn)《周禮.夏官.司馬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