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北魏以后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師。見(jiàn)《通典·職官一》。
引唐竇?!斗钯R太保岐公》詩(shī):“五色詔中宣九德,百僚班外置三師?!?br/>《金史·百官志一》:“三師。太師、太傅、太保各一員,皆正一品,師范一人,儀刑四海?!?/span>
⒉ 星名。
引《宋史·天文志二》:“三公三星,在北斗杓南,及魁第一星西,一云在斗柄東,為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象。在魁西者名三師?!?/span>
⒊ 三國的軍隊。
引《左傳·隱公十年》:“癸,亥,克之,取三師焉?!?br/>杜預注:“三國之軍在戴,故鄭伯合圍之?!?/span>
⒋ 佛教語(yǔ)。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,即戒和尚、羯磨師和教授師。參見(jiàn)“三師七僧”。
引唐道宣《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》卷上之三:“若論發(fā)戒功,與三師齊德,何為不請之乎?可準三師而請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