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按, 司馬昭繼其兄師任魏大將軍,專(zhuān)國政,日謀代魏。后因以喻人所共知的野心。
引《三國志·魏志·高貴鄉公髦傳》“高貴鄉公卒” 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:“帝見(jiàn)威權日去,不勝其忿。乃召侍中王沉 、尚書(shū)王經(jīng) 、散騎常侍王業(yè),調曰:‘ 司馬昭之心。路人所知也。吾不能坐受廢辱,今日當輿卿﹝等﹞自出討之?!?br/>梁?jiǎn)⒊缎旅裾f(shuō)·論民族競爭之大勢》:“德相俾士麥宗教思想最淺薄之人也,其在本國剝奪教徒之特權,風(fēng)行雷厲,不遺餘力。至其在中國也,乃與法人爭羅馬教護教之名義,豈所謂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見(jiàn)者耶?”
《人民文學(xué)》1978年第5期:“制造‘黑線(xiàn)專(zhuān)政’論的司馬昭之心,不是一清二楚了嗎?”
(歇后語(yǔ))?路人皆知。三國魏曹髦在位時(shí),大將軍司馬昭蓄意篡奪帝位,專(zhuān)擅國政,自為相國,后髦封昭為晉公,加九錫,昭佯辭不受。曹髦憤曰:「司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?!挂?jiàn)《三國志.卷四.魏書(shū).三少帝紀.高貴鄉公髦紀》裴松之注引《漢晉春秋》。后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野心?!端问罚硭钠咭唬槌紓饕唬矏獋鳌罚骸笩o(wú)君之惡,同司馬昭之心;擅事之跡,過(guò)趙高指鹿為馬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