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主正人過(guò)。亦指主正人過(guò)的人。
引《詩(shī)·鄭風(fēng)·羔裘》:“彼其之子,邦之司直?!?br/>王引之《經(jīng)義述聞·毛詩(shī)上》“邦之司直”引王念孫曰:“直,謂正人之過(guò)也……是邦之司直,主正人過(guò)?!?br/>《淮南子·主術(shù)訓》:“湯有司直之人?!?br/>《漢書(shū)·敘傳下》:“寬饒正色,國之司直?!?br/>《南史·殷沖傳》:“淳弟沖字希遠,位御史中丞,有司直之稱(chēng)?!?br/>清陳夢(mèng)雷《西洋貢獅子賦》:“譬則司直立朝,姦回志折?!?/span>
⒉ 官名。指丞相司直, 西漢武帝時(shí)始置。幫助丞相檢舉不法。 東漢改屬司徒。 北魏至元沿置,或屬廷尉,或屬大理寺,掌推按、斷刑、治獄等。 明廢。參閱《通典·職官三》、《職官七》, 宋高承《事物紀原·九寺卿少·司直》。
⒊ 官名。 唐太子官屬,相當于朝廷的侍御史。
引《舊唐書(shū)·職官志三》:“﹝東宮官屬﹞司直掌彈劾宮僚,糾舉職事?!?/span>
⒋ 當值;值班。
引清吳下阿蒙《斷袖篇·兵子》:“兵子夜司直通州倉。凡司直,出入門(mén)者,必籍記之甚嚴?!?/span>
職官名:(1)? 漢置,佐理丞相檢舉不法官吏。東漢時(shí)改屬司徒,北魏后沿置,掌理糾察或復勘訟獄等事。(2)? 唐置,為東宮官屬,職掌糾劾宮寮和率府之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