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上訴shàngsù
[appeal] 當事人不服第一審的判決或裁定,依法向上一級法院提請重新審理
提出上訴
⒈ 謂向神祇、君王或官府訴說(shuō)冤情。
引《文選·班固<東都賦>》:“下民號而上訴,上帝懷而降鑒,乃致命乎圣皇?!?br/>《后漢書(shū)·班固傳》作“上愬”。 唐杜甫《杜鵑行》:“口乾垂血轉迫促,似欲上訴於蒼穹?!?br/>宋韓琦《北岳謝雪文》:“守臣慙政之缺,察民無(wú)罪,輒遣屬吏走祠下,合眾心之所憂(yōu),上訴於神?!?br/>清趙翼《檐曝雜記·黔中倮俗》:“有事控於本官,本官或判不公,負冤者惟私向老土官墓上痛哭,雖有流官轄土司,不敢上訴也?!?/span>
⒉ 法律名詞。訴訟當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審的判決或裁定,而按法律規定程序向上一級的法院申訴。
引魏金枝《任璋元和三個(gè)地主》:“怎么辦呢?有的朋友說(shuō):‘豈有此理,索性到金華上訴去!’”
謝覺(jué)哉《纏訟》:“要知道,‘不服上訴’,是審判不當的救濟法子?!?/span>
向神明、官府、上級陳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