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十六國夏主赫連勃勃取長(cháng)安后,稱(chēng)長(cháng)安曰南臺。
引《晉書(shū)·地理志上》:“勃勃僭號於統萬(wàn),是為夏。置幽州牧於大城,又平劉義真於長(cháng)安,遣子璝鎮焉。號曰南臺?!?/span>
⒉ 御史臺。以在宮闕西南,故稱(chēng)。
引南朝梁元帝《薦鮑幾表》:“前宰東邑,實(shí)有二魯之風(fēng);近處南臺,欲尊兩鮑之則?!?br/>《通典·職官六》:“后漢以來(lái)謂之御史臺,亦謂之蘭臺寺。 梁及后魏北齊,或謂之南臺。后魏之制,有公事百官朝會(huì )名簿,自尚書(shū)令僕以下,悉送南臺?!?br/>清王士禛《喜羨門(mén)閣學(xué)卜鄰之作》詩(shī):“東閣從容多密札, 南臺潦倒恕彈文?!?br/>又元代指由揚州徙至建康的行御史臺。 清李慈銘《越縵堂讀書(shū)記·札記》:“又至元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揚州 ……二十七年,徙揚州行臺於建康,專(zhuān)涖江南之地,號南臺?!?/span>
⒊ 臺名。即戲馬臺。在江蘇省銅山縣南。 晉義熙中, 劉裕嘗大會(huì )群僚賦詩(shī)于此。 南朝宋元嘉時(shí), 魏主南侵至彭城,亦嘗登此。 《水經(jīng)注》謂即項羽掠馬臺,其下有玉鉤斜道。
引宋蘇軾《次韻呂梁重屯田》:“待君筆力追靈運,莫負南臺九日期?!?br/>王文誥輯注:“縯曰:‘ 劉裕為宋公,在彭城,九月九日,出游戲馬臺,送孔靖辭位歸鄉。 謝靈運、宣遠等,并從作詩(shī)?!?br/>宋蘇軾《臺頭寺送宋希元》詩(shī):“相從傾蓋只今年,送別南臺便黯然?!?br/>查慎行注:“南臺即戲馬臺,以在徐州城南,故名?!?/span>
⒋ 臺名。 瀛臺的舊稱(chēng)。在北京。
引清吳偉業(yè)《即事》詩(shī)之三:“從游西苑花初放,侍宴南臺酒半醒?!?br/>清高士奇《金鰲退食筆記》卷上:“瀛臺,舊為南臺,一曰趯臺坡。本朝順治年間,別建宮室,為避暑之處?!?/span>
⒌ 山名。即釣臺山。在福建省福州市南閩江中,故亦曰南臺山。
引宋陸游《度浮橋至南臺》詩(shī):“客中多病廢登臨,聞?wù)h南臺試一尋?!?br/>錢(qián)鍾書(shū)注:“南臺,一稱(chēng)釣臺山,在閩江中?!?br/>《明史·湯和傳》:“尋拜征南將軍……遂與副將軍廖永忠伐陳友定,自明州由海道乘風(fēng)抵福州之五虎門(mén),駐師南臺,使人諭降?!?/span>
⒍ 山名。在廣州香山縣 (今中山縣 )南五十里,兩山相對如臺,故名。參閱《明一統志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