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馴服;平服。
引唐無(wú)名氏《李謩》:“李生再拜,眾皆帖息,乃散?!?br/>《明史·熊概傳》:“已,悉捕豪惡數十輩,械至京,論如法。於是奸宄帖息?!?/span>
⒉ 安息,安寧。
引宋沉遘《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銘》:“公不為動(dòng),閭里帖息?!?br/>《宋史·張詠傳》:“時(shí)民間訛言有白頭翁午后食人兒女,一郡囂然。至暮,路無(wú)行人。既而得造訛者戮之,民遂帖息?!?br/>明宋濂《中書(shū)省丞相星吉公神道碑銘》:“至順元年,遷河東、山西道肅政廉訪(fǎng)使,薅姦剔穢,煦其朽枯,境內帖息?!?/span>
⒊ 補貼利息。
引《宋史·食貨志下一》:“兩浙路鈔旁定帖息錢(qián), 湖、常、溫、秀州無(wú)額上供錢(qián), 淮南路添酒錢(qián)等,并行截節,更不充應奉支用?!?/span>
安定平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