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銅像tóngxiàng
[bronze statue] 用青銅所雕刻或塑造的形象(如人或獸)
⒈ 亦作“銅象”。
⒉ 銅鑄的神像或人像。
引《宋書(shū)·隱逸傳·戴颙》:“自漢世始有佛像…… 宋世子鑄丈六銅像於瓦官寺?!?br/>《舊唐書(shū)·食貨志上》:“長(cháng)安城中競為盜鑄,寺觀(guān)鐘及銅象,多壞為錢(qián)?!?br/>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記事》:“大慈寺有蜀后主王衍銅像, 程公堂權帥,毀以鑄鐘?!?br/>郭孝成《陜西光復記》:“此日金戈飛舞,他年銅像嵯峨?!?/span>
⒊ 比喻為人供奉而無(wú)發(fā)言權的偶像。
引王蒙《悠悠寸草心》:“唐夫人忿忿地說(shuō):‘恁什么讓一個(gè)地委書(shū)記去當銅像?’ 老唐笑而不答,顯然當‘銅像’也可以?!?/span>
以銅塑鑄成的人像,紀念有特殊勛勞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