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同“橐駝”。亦作“槖駝”。
引《史記·匈奴列傳》:“其畜之所多則馬、牛、羊,其奇畜則橐駞、驢、驘、駃騠?!?br/>唐沉亞之《夏平》:“其所業(yè)無(wú)農桑事,事畜馬、牛、羊、槖駞?!?br/>宋梅堯臣《宣州雜詩(shī)》之十一:“誰(shuí)將橐駞載,辛苦向驕戎?!?br/>《明史·成祖紀二》:“夏四月庚申,次威虜鎮,以橐駞所載水給衛士,視軍士皆食,始進(jìn)膳?!?/span>
⒉ 同“橐駝”。亦作“槖駝”。駞,同“駝”。 唐柳宗元《種樹(shù)郭橐駝傳》述一善于植樹(shù)者,駝背,人因號之曰“橐駝”。后以代指善于植物的人。
引清周亮工《病樹(shù)》詩(shī):“《檮杌》空名史,槖駞自有書(shū)?!?/span>